衡南县融媒体中心3月31日讯(通讯员 曾辉 罗明明)“桐梓山上薪火传,革命儿女心相连,红旗招展上井冈,跟着毛委员打江山……”一阵清脆响亮的歌声响彻了活动现场。近日,衡阳警备区组织的“讲红色故事、唱强军赞歌”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在市民兵训练基地举行,衡南县人武部选送由桐梓山民兵宣讲分队自编自导的情景讲述剧《薪火》进行参赛,用红色“动能”激发民兵训练斗志,催生民兵战斗力,时刻牢记责任使命。
活动现场,宣讲队员们用“接地气儿”的话语、“有干劲儿”的表述,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真实故事娓娓道来:桐梓山位于湖南省衡南县向阳桥街道,地处衡南、耒阳、常宁交界处。在革命时期,李育松领导的农民游击队和宋乔生率领的水口山工人游击队,在这里建立了一块工农革命武装红色根据地,创造了工人农民联合起来的武装斗争根据地和正规的兵工军械机构。
后来,这支英雄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革命队伍汇合,一起奔赴井冈山,之后改编为红四军军部特务营,这就是著名的8341部队(中央警卫团)的前身。1922年4月底,毛泽东来到当时湖南最大的工矿企业水口山铅锌矿,指示衡阳党组织以水口山为重点,举办夜校识字班,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久党组织就培养出了刘东轩、宋乔生、耿飚等一大批优秀的党团员。1928年1月,水口山工人在宋乔生的带领下成功发动水口山起义,并将队伍拉上了桐梓山,桐梓山农民游击队由此改名桐梓山工农游击队,实现了工农武装的伟大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工农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之一。后来,朱德指示宋乔生,桐梓山活动区域太小,不宜长期坚持下去,要尽快转移,几经周折后,革命队伍离开桐梓山,在耒阳与朱德胜利会合,一起奔赴井冈山,汇入了革命的洪流,也是最早上井冈山的工农武装队伍之一。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根据地旧址也成为衡南唯一同时获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革命遗址,它以实物见证并传承了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与无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砥砺前行。
“今天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让我更深入了解衡阳这片红色故土发生的革命故事。作为一名党员,更坚定了我对党的信仰,应该立足岗位,苦练精兵,为国防事业做贡献。”宣讲结束后,一位基干民兵激动地说。
经过此次激烈的比赛,节目《薪火》以最高分荣获第一名。此外,去年5月底,衡南县人武部精心编排的情景剧《绝笔》参加衡阳警备区组织第一届“讲红色故事、唱强军赞歌”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去年6月初,代表衡阳警备区参加2024年湖南省“讲红色故事、唱强军赞歌”红色文化宣讲比武湘南片区决赛中,荣获第二名。
“情景思政课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把思政小课堂和理论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铭记英雄人物、聆听革命故事、赓续精神谱系等方式,激励官兵争做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衡南县人武部政委许望成表示,近年来衡南县积极创新国防教育载体形式,并依托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打造红色文化宣传阵地,营造了“关心国防、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曾辉 罗明明
编辑:曹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