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融媒体中心3月31日讯(记者 胡丁丁 通讯员 尹海生)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衡南县田间地头的紫云英也悄然绽放,放眼望去,这些紫白相间的花朵随风摇曳、充满生机,不仅把田野点缀得绚烂迷人,更能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3月28日,记者来到衡南县洪山镇墨江村,层层叠叠、团团簇簇盛开的紫云英竞相绽放,犹如漫天紫霞撒落田间,勾勒出一幅春暖花开的田园画卷。这片紫云英是种粮大户胡清平去年10月份依托化肥减量项目种植的。“我种植了500多亩紫云英,其好处一个是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使每亩减少成本约50元;再一个可以降低土壤板结,提升水稻品质。”胡清平告诉记者。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草籽花,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能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土地肥力、实现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在农业中素有“草籽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的说法。据测算,每亩紫云英鲜草量可达1500到2500公斤,可为农田减少30%的化学肥料施用,每亩可增产5%至10%,种出来的有机稻米价格要比市场价高20%左右。此外,种植紫云英还能为昆虫提供蜜源,带动“蜜蜂经济”发展,鲜嫩可口的紫云英嫩尖,也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
“我们通过紫云英留种,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种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绿肥产业发展,改善土壤健康水平,为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实现‘藏粮于地’战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实验站站长黄晶说。
近年来,衡南县结合化肥减量项目,安排配套资金400余万元用于绿肥生产工作,以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稳步扩大紫云英等绿肥种植规模,在全县打造万亩、千亩、百亩绿肥种植示范片139个,推广种植绿肥3万亩以上,带动农户发展绿肥种植6万余亩。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丁丁 尹海生
编辑: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