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融媒体中心3月24日讯(通讯员 全华军)临近2025年清明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烈士陵园的松柏在细雨中愈发苍翠。91岁的王学文老人坐在轮椅上,双手紧攥着用绸布包裹的糯米粑粑,褶皱纵横的眼角泛着泪光。这是衡南烈属代表团跨越千里的祭扫行程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幕。
1979年2月17日黎明,某高地争夺战中,担任机枪手的何建华用22岁的胸膛堵住敌军枪眼,将青春永远定格在南疆木棉花开的季节。陵园管理处泛黄的档案记载:这位衡南儿郎牺牲时,军服口袋里还揣着未寄出的家书,血染的信笺上"待儿归来侍奉母亲"的字迹,成为穿越时空的锥心之痛。
轮椅上的老人从褪色蓝布包里,取出用油纸包裹的烈士证明书。证书边角已磨出毛边,却仍能辨认“追记功臣”的鲜红印章。“这些年眼睛快哭瞎了,可建华的模样越来越清楚......"老人絮絮说着,将儿子最爱的衡南糖油粑粑摆在墓前。在靖西烈士陵园二区十排八号的青松肃立如卫兵,见证着这段四十六年的思念。工作人员轻声提醒:“何妈妈,需要帮您读碑文吗?”老人却摇头,布满老年斑的手一次次抚过冰冷的大理石,像当年为儿子参军时,整理衣领般郑重:“我的儿,娘记得你每道伤疤的位置,娘记得,你参军时为你整理军装,大红花的模样,可你再也没回家.....”哽咽的话语被哽咽的山风卷向云端,在场数百名祭扫群众无不掩面。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木棉花年复一年染红龙邦河畔的陵园,一座座烈士墓碑下安息的英魂,至今仍在诉说那段用热血浇筑的家国记忆。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全华军
编辑:曹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