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清泉文艺 | 从衡南一中到剑桥大学——藏在铃声里的起点,写在康河上的远方
2025-09-09 15:36:17 字号:

从衡南一中到剑桥大学

——藏在铃声里的起点,写在康河上的远方

2015届培优9班 徐心艺

       未觉时光辗转,衡一的毕业季已在身后酿成十年陈酿,恰好走完一轮光阴的循环。如今,我被公派到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每当漫步在康河河畔,看着波光粼粼的河水和岸边古老的建筑,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在衡南一中度过的难忘岁月。

图片

校友徐心艺

       作为在一中长大的教工子弟,我的童年是听着校园铃声度过的,那时的校园对于我来说是座充满自由与幸福的乐园:清晨随着早餐铃响,我就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去上学;午后躲在被窝里偷偷看书,期待被午休结束的铃声“叫”醒;放学的路上听到第七节课的下课铃响起,便提醒自己不能在路上玩耍了,得赶紧回家吃晚饭;最后一节晚自习的下课铃声则意味着时间很晚了,我要是再睡不着就怕长不高了。

       其实我最爱的是晚自习前的时光,刚吃完晚饭和小伙伴们在校园中心广场上撒欢儿地跑,你追我赶的笑声能撞响天边的晚霞,然后看各班教室次第亮起灯,像一串被点燃的星星。忽然,晚自习的上课铃“叮铃铃”划破热闹,刚才还喧闹的校园,像是被施了魔法般静下来。我们就算还在玩闹,也不知怎的就放轻了脚步,连笑都变成了抿着嘴的咯咯声。那是藏在心底对校园的亲近,是不知不觉间对规则生出的敬畏,像颗小小的种子,在那些铃声里悄悄发了芽。

       后来我正式成为了衡南一中的学生,在原初中部北斗星中学219班结束完快乐的初中生涯后,在480班开始了紧张的高中学习之旅。我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月考时的紧张,那种在题海中不断翻涌的日子,每一道题后面仿佛都有一个未来的自己在默默观察着。高二时,我升入了培优9班,在这个强者如云的班级的学习经历,对于我这个性格敏感、容易内耗的学生来说,更像是一场需要重新自我定位的过程。但正是在这里,我开始更加清晰地看见了“梦想”的方向。念初二时,班主任老师组织我们观看电影后,我便萌生了要学习电子信息专业的念头。而在培优9班的学习生活中,这个方向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坚定,我也第一次感受到“认知的跃迁”带来的愉悦。可那时的我,并不算一个“外壳坚硬”的人。我会因为一次考试的波动而长久地焦虑,会在考试失利的夜晚失眠到凌晨,却又在早晨强迫自己精神百倍走进教室。好在我遇到了那些包容又坚定的老师们,他们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图片

在培优18班分享求学心得

       犹记得刚进高二的班会上,我分享说出每天睡前都要完成一天的自我反思时,班主任老师笑着告诉我睡觉就好好睡觉,不要想太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而我的英语老师是我心态最难稳定的那段时光的“心灵锚点”。她总是在我自我否定、怀疑未来时鼓励我,说:“优秀的人,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你要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我曾一度怀疑自己不适合追求科研之路,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太容易焦虑。但她的那句话不断出现在我脑海里,带着我一路过关斩将,爬上更高的平台。如今我坐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面对复杂的实验数据和科研困境时,仍会想起物理老师常在给我们分析难题时说:“慢慢来,急不得。”而我的化学老师,曾将“严谨”二字写在黑板上,反复强调其重要性。那时候体会其实并不深刻,但在我日后的科研中,我才真正理解“严谨”不是要求,而是基本素养。

图片

衡南一中2015届培优9班毕业合影

       多年后,当我无意翻看到那年高三时数学老师给我写下的16岁的生日祝福;高考前的晚自习,语文老师偷拍下我思考问题时咬手指甲的照片,回首从衡南一中到剑桥的求学之路,我心中充满了感慨。衡南一中就像我的根,她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土壤,让我在这里茁壮成长。这一路走来,离不开衡南一中的奠基与塑造。母校不仅教给了我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为我构建了一套认知世界的底层框架;而剑桥则是我梦想的远方,她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而今,置身剑桥,望着康河两岸来来往往的学者与学生,我时常会想,我曾经也是从一个县中的教室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也曾是小镇的做题家。但是,我想告诉现在的衡一学弟学妹们:不管你们来自哪里,有怎样的背景,只要愿意坚持自己的热爱,肯付出,也能拥有广阔天地。我也想告诉那些正在经历“内耗”的同学,我懂那种难过不敢说出口的心情,也懂那种在夜里一个人悄悄掉眼泪却在第二天依然故作轻松的努力。可正是这些时光,会像磨刀石一样,雕刻出你最坚韧的样子。你的不安、焦虑、困惑,都是成长的信号。请不要害怕它们,它们会把你送往你从未想到过的远方。每当我坐在实验室的黑屋子里,对着光学设备和电脑调试时,我常常会想象,遥远的母校的某间教室的某位同学正在认真思考解题方法,或许他也和我一样,对科学充满好奇,却又隐隐惧怕自己的不够好。但我想对那位少年说:别怕,衡南一中教会我们的,是“静水深流”的力量,是“敢于仰望星空”的勇气。

图片

剑桥大学校园留影

       120年,我的母校走过了一个多世纪。我只是这段历史中的一粒尘埃,但是她不仅承载了我欢乐的童年,也为我搭起了人生的阶梯。我知道,无论走多远,母校永远是我生命里的“原点”:那些在校园里捡拾的晨光、蝉鸣、粉笔灰,那些藏在铃声里的时节、教室里的灯光、香樟树下的道理,早已顺着血脉,凝聚成了我在异乡追风赶月的勇气和力量。感谢母校给了我最初的底色——让我知道,所谓远方,不过是把童年校园里的那束光,走了更长的路。而那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温暖,永远是照亮前路的星辰。从衡一到剑桥,那藏在铃声里的起点,写在康河上的远方,是我人生的双程奔赴,这条奔赴之路,还能通往更多未知、更多远方。我始终相信,衡南一中的未来岁月里,会有无数青涩的梦想在这里淬炼成钢,让每一次向上的跃动都撞出比昨日更响亮的回声,在时光的长卷上刻下独属于她的、更耀眼的注脚。

来源:衡南县第一中学

编辑:胡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