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融媒体中心9月28日讯(通讯员 谢雅璐)今年以来,云集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民生为导向,创新深化县委“三亲”工作法,锚定“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核心目标,打造黄金社区调解矛盾纠纷、新城社区联系服务企业、普贤村推进乡村振兴“三亲”工作样板,勾勒出“邻里暖心、政企贴心、党群连心”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亲近群众”听民声,织密民情感知矩阵
以“零距离”对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民情收集体系,为治理精准施策找准“靶点”。“五级联动”访民情。创新推行“小走访+大访谈”工作模式,建立“联点干部+辖区单位+社区‘两委’+楼栋长+网格员”五级走访机制,发动党员干部、义警、志愿者和新兴群体“一户户走、一家家访、一个个谈”,形成“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熟人变亲人”的治理新格局。“三亮三员”传民声。构建“村(社区)抓面、支部抓块、小组抓片、党员抓点”格局,推动“片长、组长、邻长”主动亮身份、亮目标、亮行动,化身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传递”。“双线融合”聚民智。打通“线下+线上”双向渠道,线下以“屋场恳谈会”为载体,逐一梳理问题和建议;线上借助“12345政务服务热线”,形成“群众点单、街道派单、干部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机制。截至目前,云集街道累计走访村(居)民3800余户,收集群众诉求及问题453条。
“亲力解难”纾民困,精耕民生幸福版图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难题,让民生福祉可感可及。“1+1+23”解矛盾。优化“1+1+23”调处体系,强化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统筹23个村(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将来信来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工作紧密结合,提升矛盾化解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闭环服务办实事。构建“问题收集-分类派单-办结反馈-群众评议”的闭环处理机制,对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进行系统研判,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解决方案。截至目前,402件简易问题当场办结,51件复杂问题完成责任分解和进度反馈。靶向攻坚焕新颜。实施系列民生实事工程,完成清泉路、清华路绿化带建设,在黄金社区建新小区、鸟吉小区新建居民活动广场,开展天成大市场和堆子岭市场环境集中整治,对主干道及背街小巷实施黑化硬化,新增路灯照明与楼栋标识,让群众“烦心事”变“舒心事”。
“亲清有为”促发展,激活产兴民富动能
秉持“服务企业、惠民利民”理念,以治理效能赋能发展质效,实现“产业强”与“民生暖”同频共振。“护航专班”纾企困。组建“企业服务专班”开展“敲门问需”,为中通快递解决货车停车难题,为三易精工优化周边生产环境,推动安置区1500余套住房有序出租流转,实现“工作在园区、生活在社区”的产居融合,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产城融合”兴产业。通过“屋场恳谈会+田间小走访+老干部座谈会”组合方式,累计走访村民356余户、产业经营主体10家,完成8公里保白线提质改造,串联无花果基地、稻虾养殖、脐橙种植等10余个产业点,构建起“一路通、全域活”发展格局。“暖心服务”惠民生。针对独居老人“不会线上社保认证”等问题,组建“专职社工+志愿者”队伍,开设“家门口小课堂”12期,服务群众800余人次。建成黄金社区、新城社区2个“暖新驿站”,为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休憩空间,为新兴群体做好服务,干群“鱼水情”在面对面服务中持续升温。
下一步,云集街道将持续深入贯彻“三亲”工作法,以“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让“三亲”工作法成为基层工作的“标配”、党员干部的“自觉”、干事创业的“动力”,在“工业强县、文教旺城”征程中真抓实干、再建新功。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谢雅璐
编辑: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