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铁丝塘镇:移风易俗破陈规 乡风文明助振兴
2025-09-12 16:29:18 字号: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9月12日讯 近年来,铁丝塘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召开屋场恳谈会搭建干群“连心桥”、开展示范村创建等务实举措,推动“党风”“家风”“民风”同频提升、“治小家”与“治大家”协同推进,以移风易俗的“新实践”破除陈规陋习,用文明新风的“新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宣传服务零距离,文明理念先扎根

为让移风易俗从“政策要求”变为“群众自觉”,铁丝塘镇率先织密宣传网络,组建由镇村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宣传队,瞄准赶集日、农闲时节等群众集中时段,在镇村集市、文化广场开展常态化宣传。工作人员不仅向村民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更用“方言土语”结合身边事,把陈规陋习的危害讲透——从高额彩礼压垮普通家庭,到厚葬薄养寒了老人心,再到铺张宴请造成的浪费,让村民直观感知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引导群众树立“婚事新办、白事简办、余事不办”的观念,倡导新时代孝道文化与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让文明理念在群众心中筑牢根基。

屋场恳谈面对面,政策落地聚共识

铁丝塘镇着力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摒弃传统“台上讲、台下听”的宣讲模式,以屋场为“小课堂”,组织镇村干部与村民围坐谈心。恳谈会上,干部不照读文件,而是结合村内真实案例,细致解读移风易俗具体标准:比如白事简办控制酒席规模、简化丧葬流程,婚事新办鼓励“零彩礼”“集体婚礼”;同时,深入分析恶俗婚闹、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对家庭和谐、邻里关系的影响。村民也主动敞开心扉,提出“简办会不会没面子”“亲戚不理解怎么办”等顾虑,干部现场答疑、共同商议解决办法。一次次恳谈让政策“活”起来,更让村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凝聚起共建文明乡风的共识。

新风实践见成效,乡村面貌焕新颜

在宣传引导与恳谈共识的双重推动下,铁丝塘镇移风易俗成效显著,其中晨光村作为镇内首批移风易俗示范创建村,以“白事简办”为突破口,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不久前,晨光村一位老人逝世,家属在镇村干部与村“移风易俗劝导队”的全程协助下,主动摒弃“请乐队、摆大宴、讲排场”的旧俗,严格按照示范村创建标准操办:仅准备10桌酒席、10元白沙烟和自酿粮食酒,用一天半时间完成庄重简洁的追悼仪式,既守住了孝道初心,又减轻了经济负担。“以前办丧事最少要花5万,现在1万出头就够了,既省了钱,也没让老人受委屈!”老人儿子的感慨,不仅是自家的真实体验,更成为晨光村带动周边村组转变观念的生动教材。

如今,以晨光村为示范,铁丝塘镇的新风正气已遍地开花: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现象少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村民多了;封建迷信的落后行为少了,践行文明节俭的家庭多了;人情往来的“份子钱”负担轻了,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浓了。移风易俗不仅扭转了长期存在的陈规陋习,更让乡村风气愈发清朗,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推动全镇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邓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