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融媒体中心7月29日讯(记者 胡丁丁 实习记者 欧阳宇轩 通讯员 全华军)从退伍军人到民营企业家,从自主择业到商海弄潮。参战老兵吴元科无论是在部队班长、村组干部岗位,还是当物流公司董事长、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他始终走在前、作表率,积极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书写建功新时代的奋进故事。
1979年,年仅17岁的吴元科穿上绿色军装,怀揣保家卫国的梦想应征入伍,经过短暂的集训后,他与战友们义无反顾地奔向硝烟弥漫的西南边陲。战场上,党员战友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刚强坚毅的精神品质时刻感染着年轻的吴元科。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很快得到批准。
五年军营血与火的洗礼,吴元科荣立作战三等功,多次被师团评为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连续4年受到部队嘉奖。1984年,担任班长职务的吴元科积极响应部队裁军的号召,放弃了去军校深造的机会。回乡后,他挑起了生产队长的担子,不久又被群众推上了村主任的岗位。1995年,吴元科跟随老乡邓运国一头扎进了物流行业,这一年,他嗅到零担货运市场巨大商机,创办了长沙市安达运输有限公司。“从银行贷款,东借西凑几万元,带领一帮乡亲进入物流行业,从几台人力三轮车起家,经过不断努力,以诚信经营赢得了市场广大经营户的认可与支持,成为湖南省内物流行业的生力军。”吴元科说。
该公司拥有省内各城市直达专线100多条,物流运输业务扩展至湘赣鄂三省,每年不仅解决了1200余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还吸引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加入。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2014年8月,面对组织的召唤和乡亲们的期盼,吴元科返回麦元村竞选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投身村集体建设。“我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发扬部队优良传统,自掏腰包为老百姓办实事,乡村公路硬化、改水改电、修塘修坝、帮扶帮困、捐资助学,为各项爱心公益事业捐资捐物。”吴元科说道。
迄今为止,吴元科累计捐赠的款项已超百万元,村里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农业产业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吴元科离开村干部岗位,担任中共衡南县花桥镇驻长沙市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支部书记,在省会城市中高高举起了一面党建的鲜红旗帜,让每位流动党员有了主心骨和战斗阵地。“带领全体党员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以及中共衡南县委、花桥镇党委的组织要求,做到支部党员流动不流失,加强对党员的党建引领。”吴元科说。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吴元科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国防预备役建设,常态化开展民兵军事训练,将国防建设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中,筑起军民共建的铜墙铁壁。“2007年,我们组织了38台车辆、40名员工与驾驶员入编湖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高炮团汽车连;2008年冰灾,我们组织车队抢运救灾物资,免费提供服务;2010年常德桃源抗洪抢险,配合现役部队保住了防洪大堤,为地方抗洪抢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吴元科说。
战友热血筑信念,豪情万丈从头越。吴元科数十年的辛勤耕耘,赢得了一系列荣誉,被评为省政协“辉煌60年新闻人物”,2009年被特邀列席全国政协会议,2023年被评为湖南省“最美退役军人”、衡南县“道德模范”,2024年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我将永葆军人本色,争做一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荣誉的退役军人,也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艰苦奋斗,做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好青年。”吴元科说道。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丁丁 欧阳宇轩 通讯员 全华军
编辑: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