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清泉文艺·年味丨难忘打“炭煤”
2021-03-08 14:50:56 字号:

“二十一莫着急,二十二炒蚕豆,二十三打‘炭煤’,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做豆腐……”

这首古老的童谣就是我们小时候掰着指头盼过年的最美好的儿歌了。

其中的打“炭煤”,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打扫卫生,又称“掸埃尘”。打好“炭煤灰”过新年,这是我家乡的风俗习惯。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掸埃尘”迎新年的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打“炭煤”又有“除陈迎新”的寓意,所以,家家户户都大扫除、掸埃尘,将“炭煤灰”与“晦气”“苦难”扫出家门。

那时候,乡亲们除了吃喝拉撒,就是在田地里忙农活,平时哪顾得上家里的“炭煤灰”,所以,到了腊月二十三,再忙的乡亲们也会停下手中的农活,开始“除陈迎新”。住房灶屋,鸡舍猪棚,墙脚角落以及放养耕牛的牛栏,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如是晴天,家庭主妇们还要拆下被褥窗帘以及一家人的衣服等,先用淘米水浸泡一会儿,然后挑到塘边或河边再用肥皂洗好,放到太阳底下晒干。晒干后的被子盖在身上暖融融的,有时被褥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惹得小孩像馋猫闻到了鱼腥味,伸长脖子,挺起鼻子,在被褥上吸来吸去。

那时乡下老家的房子大多是低层的瓦房,有的甚至是土砖“毛房”(稻草盖的房顶),尤其是马路边的房子,车来人往扬起的灰尘、田野里或山坡上焚烧枯萎枝叶飞扬的火灰,加上夏天的雷暴雨天气,大风大雨裹挟着杂草败叶,“见缝插针”般挤进门窗缝瓦缝,侵入房间里。这如此般的“暴土扬灰”,久而久之,屋梁、门窗、墙壁等各个角落里,被“炭煤灰”所占领,层层叠叠,又厚又黑又污垢,吸引着蜘蛛和不知名的小虫儿在此安家落户、生儿育女,甚至拉丝结网,保护着它们的“炭煤灰”。所以,要想清除“炭煤灰”,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再难的事也难不住乡亲们。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齐参战打“炭煤”,有的家庭是男女老少全出动。经过一整天的“围剿”清除,蜘蛛等虫子见势不妙,纷纷外逃,“炭煤灰”也是无处藏身,败下阵来。

记得有年腊月二十三清早,在母亲的“打炭煤喽”的一声声催促下,“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我起床穿衣,跟着爸妈上“战场”。我们心照不宣地既分工又合作:父亲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子,把扫帚用绳子绑紧在竹竿子的尾处,绑好后,父亲举起竹竿,在墙壁上等房内房外的高处及角落里,一路往返,认真细致,掸拂尘垢蛛网,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母亲擦洗桌椅板凳木门窗等等。不够桌子高的我,为母亲打下手,拿起毛巾把母亲擦洗的桌椅板凳上的水分擦干;还要把母亲擦脏的毛巾放进水桶里,弯腰搓洗干净后,又递给母亲。接着我又拿起扫帚,把父亲掸拂下来的“炭煤灰”,扫拢归入“粪斗”里。如此循环往复连轴转的节奏,尽管是冬日,一天下来,小小的我累得腰酸背痛,额头及脖颈周围的汗珠是密密匝匝,父母亲也是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即使这样,我们脸上还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家家户户也是欢欢喜喜打“炭煤”,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转眼间,城市乡村,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尤其是乡村的一栋栋二三层“洋房”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从前低层的瓦房土砖“毛房”住宅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二十三打‘炭煤’”的风俗习惯仍然盛行,由于乡亲们的住宅大多是“洋房”,房间里几乎看不到“炭煤灰”了,可乡亲们还是会拿起拖把或扫帚打扫卫生,迎接新年的到来。由此可见,打“炭煤”这一习俗寄托着乡亲们“除陈迎新”的愿望,和万象更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流传开来的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传统美德。

来源:衡南县文联

作者:贺楚建

编辑:邓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