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越华
在衡南农村,田地里的活计样样会干,样样都干得好,就说是“一把好手”;形容一个人家庭内外的事情都肯干、能干,那叫里里外外“一把手”。
谭子山镇炮公村兴福组李小军,这个“一把手”的来历却不这样。因一场事故导致左手残疾,做事出力单靠右手,劳动能力比同龄人差,他思想一度消沉,不想干事,回到家里还对老婆指手画脚,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送他外号“一把手”。这外号乍听起来有些刺耳,慢慢地他也就无所谓了。然而最近三四年,大家再这么叫他,却饱含夸赞成分,而他回答起来,脸上挂满了“想藏都藏不住”的笑。
李小军夫妇生育二子一女,本人肢体残疾,加上母亲体弱多病,因残因病加上子女读书负担较重,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他家住房享受易地搬迁政策,增收有产业分红和小额信贷,看病有代缴医保和扶贫特惠保,助残有残疾补贴,养老有农村养老金,小孩读书有教育助学……这些扶贫政策,实实在在解决了他家的困难,居住环境大为改善,经济负担逐渐减轻,为他家脱贫奠定了基础。扶贫工作队及村干部在为他家政策帮扶的同时,不忘精神上帮扶,时刻给他灌输“身残志不残、人穷志不短”的道理,让他重燃了自主摆脱贫困的信心。
2015年,他开始学习农机驾驶,勤学苦练几个月后,他惊喜的发现自己“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力量”,左手残疾的他也能像正常人一样驾驶农机,像正常人一样做事赚钱。在这个节骨眼上,本村福祥农机农技合作社录用了他。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不但有了施展才干,用其所长,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能的机会;而且,一年后,他有了2万元积蓄。为了早日脱贫致富,2017年初,他向亲朋好友借款,购买了一台耕田机;之后,又购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秉持“与人为善、踏实做事”的服务理念,李小军在附近的口碑越来越好,代耕田地、运输农资业务也日益红火,当年还清借款后,净赚3万多元,于是他主动申请脱贫。化蛹成蝶,现在,李小军“一把手”的外号转了正。
脱贫不忘帮乡邻。李小军不仅对一些条件困难的农户给予优惠或免费,还常常用三轮车运送重病、残疾的乡亲到医院看病。近两年来,村里实施公益项目建设,李小军总是热心支持,累计捐款1500元。
很快,李小军“一把手”的外号被叫响了。7月22日,我们慕名前去采访。这位42岁的农村汉子略带沧桑的脸上透露着精明,交谈中不难看出,通过技能改变命运,通过辛勤劳动摆脱贫困,这些让他底气十足。“以前我家穷,政府帮助我。我要感谢政府给了我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他说,现在啊,我明白了“即使生活不热爱我,我也要热爱生活,最终让生活热爱我”的道理。
返程中,“一把手”眼中坚定的目光在我脑海中叠映,挥之不去。我想,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战胜贫困的信心;人勤地不懒,只要激发起他们蕴藏着的“巨大潜能”,小康生活也许就在前方!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越华
编辑:胡君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