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扶贫故事】身残志坚 养猪脱贫撑起一个家
2020-06-12 11:18:21 字号:

都说视力非常模糊者,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然而,在衡南县洪山镇新境村社公组,却有一位先天性白内障的小伙子,硬是凭一双脚,发展规模养猪,走出一条自主脱贫致富路。

这个人便是熊文初。

溪水潺潺绕田野,村道弯弯进山林。阳光流淌,大地芬芳。道路硬化,坐在车内,不用担心颠簸。绕了很长村道后,一座掩映在绿树中的三层小洋楼矗立于眼前,这就是熊文初的家。一阵纯净的清凉山风徐来,让人有种“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意韵。

屋檐下,站着一位小伙子。他,就是身残志坚、养猪脱贫的致富能人。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他快步走进屋里搬来凳子,接着端来已切好的自种的西瓜招待我们。动作利索,手脚麻利,很难看出他是一位先天性白内障患者。

“只要东西不挪动,我就能拿得到。”熊文初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惑。

我立即上前握住他那粗糙的手,连连说,“意好水也甜!意好水也甜!”

院门外的叶绿了,绿满夏天的世界;花香了,浓了六月风情;树上洒下的鸟鸣声,吟唱着旧年往事。

1971年出生的熊文初,半岁时先天性白内障降临他身上,从此他看不清世界。1995年,22岁已高中毕业的弟弟因多种疾病缠身,医治无效去世。双重打击让父母亲精神崩溃,击碎了他们所有的梦想。母亲呼天抢地,哭晕倒在医院的病床上,父亲早已哭干了眼泪,呆呆地坐在凳子上抽闷烟。老婆又是智残人员,有时还要靠他和老母亲照料。先天性白内障在他家似乎会传染,熊文初13岁的大儿子也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全家5口人,全靠低保和残疾补贴过日子。

然而,倔犟的熊文初,不认输,没有被困难所吓到,坚信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自己虽然是残疾人,但思想不能残疾。既然自己没有一双好眼睛,那就利用自己一双手一双脚,走出自己的路,撑起这个苦难家。

他左思右想,便想到了养猪。把这想法告诉母亲,母亲很是支持。母亲的支持给了他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他说,他“田园生活”的憧憬是养猪,用自己的勤劳来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再建栋新房。于是,他努力着,向着他憧憬生活慢慢靠近。为了节省开支,他起早摸黑拼命干,终于,在2003年建好了简易猪棚。

从此与猪结了缘,开始了他的养猪脱贫致富之路。

养猪虽不难,但对于一个视力非常模糊的人来说,谈何容易?

熊文初说:“养猪对于我来说困难重重,苦不堪言,如不是老母亲,好几次我都要放弃。”他扬起头,顿了顿,接着说,“我视力非常模糊,只能直走,完全凭想象和记忆走路,摔了不少跟头,吃了不少苦头……”

房间里,他娓娓道来,细细的声音是整个房间里唯一的动静。

在一丛丛绿树掩映着一座低矮房间里,一位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自从他懂事开始,就学会了照顾自己,帮父母做家务。后来,每天清晨他就摸索着走向猪舍。跌倒了,爬起来继续“摸黑”一步步向前;撞墙了,忍着痛苦又继续前进……母亲看在眼里病在心里,于是,她每天牵着他从住房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低矮的猪棚区,给猪栏打扫卫生,舀猪饲料……后来,他不忍心让年迈的母亲每天这样牵着,他就一边跌跌撞撞“摸黑”前进,一边数数,记住了从住房到猪栏的156步。经过几年边“摸黑”,边数数,边做事,硬是凭156步走出一套养猪的“独门秘诀”……后来孩子上学了,肩上担子加重了,他更加勤勤恳恳,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曾停歇地来回奔波……如此不知疲倦地连轴转,脊梁被生活压弯了,乌发被时光洗白了,面对生活可他不曾有半句怨言。

这是一个关于身残志坚、养猪脱贫致富之路的动人故事的讲述,然而,老母亲低头眨眼瞬间,眼泪啪嗒往下掉。

“他爸爸10年前去世后,少了帮手,生活重担就全压在他肩上,他就更加艰难了,苦日子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印痕。都怪父母没能力啊。” 老母亲擦干眼泪,难过地道。

他不再说话,怯怯地低下了头。

许久,他终于抬头声如洪钟般继续说:“我能走出贫困,多亏驻村扶贫干部和乡亲们,开始时由于资金短缺,又没技术,规模小,收入微薄,在驻村干部和大家的帮扶下,扩建了猪圈,增加饲养土鸡。养殖利润很低,有时碰到生猪和土鸡的价格下跌,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每当这时,驻村扶贫干部打听各地的生猪和土鸡价格行情,帮我卖出好价钱。”

说到这里,身旁的村干部插话道:“是的,乡亲们看到他这么坚强,在他资金紧缺时,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出钱出力;街上饲料店老板被他的坚强毅力所感动,赊账并免费送货上门。”

据我了解,2017年,衡南县委副书记蒋崇华来到他家了解了情况后,也深受感动,根据扶贫政策,为他争取到3万元扶贫资金,这笔到手的资金成了他扩大养殖规模的资本。通过蒋书记的引进又为他送来了三头母猪,并请来兽医给他进行技术培训,节省了到外面买猪仔的成本。每当母猪产下小猪崽时,全家高兴得合不拢嘴,奔前跑后,悉心照料。

通过驻村扶贫干部的帮扶和自己的努力,养殖效益越来越好,存折上的数字日日上升。2017年建成了一栋三层小洋楼;由简易猪舍,扩展到三个养猪棚,大的猪舍饲养肉猪,小的猪舍饲养种猪和小猪仔;以前年出栏几头肉猪,现每年肉猪100头和100余羽鸡,最多时年肉猪220多头和400余羽鸡。以前吃了上顿没下顿,如今年纯收入4万元。一家人很是开心。

村干部接着说:“熊文初夫妻因为都是残疾人员,没有经济来源,情况特殊,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然而,让镇村干部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三年时间的2017年,熊文初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摘掉贫困帽子,他还腼腆地跟村干部说,今后如果谁家有养猪养鸡方面的技术难题可以找他。”

熊文初高兴劲儿尽写在脸上,他站起领着我们来到他家各房间:“家里的冰箱、电脑、智能手机、新家具、自来水……样样都有。”说完他抬手指向墙壁上奖状:“这些都是小女儿努力学习获得的奖状,大儿子患有先天性白内障,通过三次手术后已经逐步康复了。”接着又领着我们重走他那156步致富路,来到他的猪棚鸡舍。

眼前膘肥体壮的肉猪和活泛乱跳的土鸡,让熊文初脸上扬溢着幸福的笑脸,紧紧握住我们的手:“好日子,是猪和鸡换来的,更是全靠党的扶贫好政策。”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贺楚建

编辑:胡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