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身边雷锋衡阳好人——八旬老人何芳静老骥伏枥热心公益
2018-08-29 21:24:01 字号:

  在衡南茶市镇何祠村,有这样一位年过八旬的退休老党员,他从事小学教育事业17年,初中教育13年,教育行政干部11年,为党的教育事业任劳任怨一辈子。1996年退休后,他依然老骥伏枥,发挥余热广做身边公益事业,从捐资打水泥路到给学校添置些新课桌再到成立助学基金等等,他在扎根助人为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就是已经83岁高龄的何芳静。

  “勤奋创新、和睦简朴”,来到何老家中,文墨气息扑面而来,老人精神矍铄,热情好客。何老干了41年的教育,虽已退休,但他心不老,志还在,屋子里放着一屋的书,闲下来时,他就坐在窗前品书写心得。他常说,人生五件事,读透一本书,长于一技,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心存一份美好的情感,做一个好人。于是乎,修路、建灯堂、助学、济困、筑塘坝……除了基本生活开销,平时省下来的钱和自己的积蓄,都用来做公益事业,尤其是乡村教育。

  何芳静:我真正目的还是让自己干点实事,不虚度此生,让自己快乐。希望学生个个都培养成才,我们这个地区把学生培养起来了,他们成才后回到家乡来,使经济好起来了。

  乡村教育基础薄弱,资金需求大,何老的退休工资远远不够,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四处为学校牵线搭桥,争取资金改善校园环境。2005年过七十大寿,儿女商量着凑出5000元请戏班子来热闹热闹,他不让;孩子们给两老口报团出去旅游,他不去;逢年过节孝敬老人的红包,他存着,他要把每一分钱花在教育上。

  何芳静:为什么会把钱省下来去捐赠呢?“这好些,这有价值一些,那些没什么用。”

  何老在职期间,原石桥乡石桥完小等5所学校的一砖一瓦都是他带头建设起来的。他还为茶市镇5所学校与珠晖区几所小学牵线搭挢,开展“手拉手”活动,获得支援课桌590套,办公桌63套,讲台、资料柜、铁制校门等物资,价值一万余元的图书文具。他还主动请缨,担任茶市镇几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免费讲课“什么是民族精神”,近3000名学生深受教育。

  衡南茶市镇石桥完小校长蒋慧琴说:比如他建塘、修路、建祠堂、还有奖励大学生有个奖励基金,都是他老人家为首操办的,亲力亲为。对地方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就是学校变好了,家长把学生放在这里放心了。教育好起来,如果出了人才,人才又回乡,投资学校或者是帮助家乡搞建设,乡下和学校都会更加好一些。

  茶市镇何祠村老支书何允斌表示,何老的全家都为当地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修路、修井、亮化路灯等工程中,何芳静老人出钱又出力,在当地百姓们的心中声望非常高。因为何老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更是在何祠村乃至茶市镇形成了一股好的风气,四处充满了正能量。

  何允斌:当地老百姓对何老的评价有两句话概括,勤政廉洁,办事公道,勤俭为民,在我们当地声望很高。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而年过八旬的何芳静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济困助贫,不愧为这个“时代的楷模”。

  记者 | 廖剑平编辑 | 黄海波

  本文由“衡阳交通经济广播”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作者:luker

编辑:张扬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