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是全国第32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预防接种日的主题是"预防接种 守护生命"。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让我们来了解预防接种有关知识吧。
A 疫苗疾病篇
第一类疫苗要及时接种
第一类疫苗包含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A+C群流脑疫苗、白破疫苗,可以预防乙肝、肺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甲型肝炎等多种疾病,一类疫苗实行免费接种。以上疫苗儿童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及时进行接种,如果没有接种,入园、入学时无法提供相应证明,不仅孩子健康会受到威胁,还将影响孩子办理入园、入学手续,对漏种的一类疫苗应当尽快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补种。
第二类疫苗知情、自费、自愿选择接种
第二类疫苗之所以收费,是因为国家当前的财力有限,不能保障所有疫苗免费,它是第一类疫苗的有效补充,如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宫颈癌疫苗等,建议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下,孩子都应该进行接种。
B 接种知识篇
卡证办理:儿童出生后,家长或监护人应在儿童满月前携带儿童出生时医院提供的《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或预防接种证到居住地所在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卡、证,并录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健康的身份证。儿童预防接种卡、证丢失的,应及时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时必须携带此证,并按预防接种通知单或预约日期到指定接种单位进行接种。
外出务工或较长时间带儿童外出的儿童家长要记住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以便在临时居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为儿童及时接种免疫程序中规定的疫苗。
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要实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如无预防接种证或未进行全程免疫的儿童,儿童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到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种、补证。
在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规定必须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预防接种证应妥善保管,如遗失或损坏应及时到发证机构办理补证手续。
C 家长须知篇
家长在选择接种疫苗时可根据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情况作出决定。家长在选择前,可咨询预防接种单位或居住地所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了解各种疫苗的特征、适应证及禁忌症,如果不及时接种疫苗,宝宝将会面临各种不期而至的疾病威胁。
1、接种疫苗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
疫苗接种的成功率并非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疫苗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相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症状较轻。
2、为什么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根据临床实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如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儿童成长,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如4岁再次接种脊灰疫苗。
3、为什么要进行加强免疫?
基础免疫所获得的特异性抗体,有些无需加强;有些在体内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待体内抗体浓度降低时,应再接种,通过再次接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抗体维持在足以抵抗病原体的水平。
4、流动儿童如何接种疫苗?
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同样享有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的儿童迁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5、如何转卡建证?
当儿童长时间迁出居住地时应将接种卡由接种单位转出,携带至新的居住地所属接种单位办理卡证迁入。对于户籍在外地的儿童,在居住地住满3个月及以上,由现居住地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或丢失者同时建立或补办预防接种证。
来源:衡南县疾控中心
作者:衡南县疾控中心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