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装素裹的星城长沙为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隆重开幕添上绚丽美景。2月10日上午8点多钟,衡阳市代表团74名省人大代表胸戴鲜红代表证,步履从容,早早来到省人民会堂,与来自三湘四水的700多名省人大代表一道,满怀信心参加盛会。
上午9时,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宣布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之后,雄壮的国歌声在庄严而热烈的会场气氛中强劲唱响。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坚持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努力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万元GDP能耗下降2%。
加快衡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推进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推进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省政府工作报告频频出现的“衡阳元素”,为加快实现“工业重镇、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宜居家园”的总目标带来“衡阳机遇”,为始终坚持“开放带动、基础先行、兴工强农、创新发展”的总战略增添“衡阳信心”,也让“全面小康”的“衡阳路径”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春天”。
“上行湖南”凝聚“衡阳力量”
关键词:富士康(衡阳)大彩电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湘桂高铁复线、衡茶吉铁路建成通车;衡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10部委验收
全省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900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251.6亿美元;公共财政收入超过33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3414元、8372元……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连串数据勾勒出“上行湖南”的美丽图景,其间也凝聚着蓬勃生长的“衡阳力量”。
“富士康(衡阳)大彩电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湘桂高铁复线、衡茶吉铁路建成通车”、“衡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10部委验收”……省政府工作报告从“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绩、转变政府职能取得实效”九个方面激情展示2013年的“湖南成绩”时,也以充分肯定的精彩言词述说其中的“衡阳篇章”。
“开放带动”面临“全新机遇”
关键词:加快衡阳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大项目入区和服务力度
省政府工作报告描绘出“改革开放”的新蓝图,其中提到,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全面完成市州和县级国企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金融、农村等各项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报告还具体提到要加快衡阳、湘潭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大项目入区和服务力度,建设原油、农产品、汽车等专业性进口平台。
事实上,“开放带动”的战略理念正让衡阳“开放发展”的强劲足音铿锵有力:去年全市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5个,引资750.84亿元,承接产业转移503个,实际利用外资7.6亿美元,增长26%。今年我市将继续大力实施“开放带动”的战略,抢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加快“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努力实现利用外资8.82亿元,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23.4亿美元,增长30%以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开放型经济,实现质量、总量、份量同升……
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全面落实改革开放目标任务”的具体部署,让实施“开放带动”的“大城衡阳”由此面临“全新机遇”。
“项目建设”步入“崭新春天”
关键词:推进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推进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
“2014”将是项目建设的又一个春天。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以上。
报告提到,交通方面要争取建成通车高速公路400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1500公里。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怀邵衡等诸多“衡字号”重大项目被明确提到要加快推进。
开工重点项目337个,完成投资653.87亿元。去年我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个数、完成投资都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2014年全市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投资总规模达3000亿元以上,年内开工建设项目400个以上,年度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事实证明,我市正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抓手。
省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湖南部署”,无疑将让项目建设步入一个新的春天,而全力实施“基础先行”战略的“大城衡阳”也将由此领略到这个“项目春天”带来的“全新风景”。
“宜居家园”迎来“双重利好”
关键词:加快衡阳水口山等重点污染区域整治,谋划培育湘江新区等新的增长极
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指出要加快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娄底锡矿山等重点污染区域整治,谋划培育湘江新区等新的增长极。
精心规划并启动建设来雁新城、滨江新区。湘江“两岸新区”的宏伟蓝图正在衡阳人的目光里渐次呈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已经成为衡阳的践行目标。“绿色衡阳”的版图正在蒸湘大地日渐“扩版”。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以精彩笔墨重点阐述了“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出要把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其中具体提到要推动市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县级市和县城,以及小城镇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南湖公园、酃湖公园、蒸水西堤风光带、耒水东岸风光带、江东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打响整顿“清洁卫生、摆摊设点、户外广告、渣土运输、交通秩序、违法建筑”六大战役,提升“绿化、亮化”两大工程……“骨架”在拉开、“血脉”在畅通、“面孔”在变美的“衡阳变化”正在诠释一座生活更美好的“宜居家园”。而“两型社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湖南部署”无疑将为“大城衡阳”这座“宜居家园”的完美打造带来“双重利好”。
“兴工强农”借来“政策东风”
关键词: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支持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省政府工作报告绘出“先进制造业”的美丽蓝图,其中提到,要出台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先进装备制造与再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轻工食品、节能环保、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等重点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打造产业链长、带动力强、集聚度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大城衡阳”正在铿锵迈向“工业重镇”。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湖南部署”势必让这一“工业重镇”的“铿锵足音”变得更加强劲。富士康、中兴通讯、欧姆龙、中建材、中国五矿、中钢衡重……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的入衡,正带来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新时代,也正在让衡阳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日渐雄厚。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具体部署,指出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全面部署给“兴工强农”的“衡阳战略”带来“政策东风”。
与此同时,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要加快文化事业改革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看到,脉络清晰的“湖南部署”同样还将为衡阳“文化名城”、“旅游胜地”的目标以及“创新发展”的战略提供新的动力和利好,成就一种跨越发展的“衡阳信心”。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邹雪峰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