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新闻网8月21日讯 (记者 肖海涛)近日,衡南县冠市镇足田村蔡仁生老伯每天都要为家里的一头黄牛和一头水牛的饮水问题发愁。持续的干旱让家里30多米深的机井出水量锐减,需间歇一二十分钟才能抽上五六分钟,而一头黄牛一天需饮水20公斤,水牛更是需要50公斤以上。因为缺水,蔡老伯不久前不得不忍痛以几乎一半的价格卖掉了3头大水牛。足田村村主任告诉笔者,因为干旱缺水,受灾的农作物已无法保全,村里新打了5口深井,勉强能保障人畜饮水。
随着旱情的进一步加重,衡南县全面调整抗旱方针。在近日召开的抗旱会商会上,衡南县委书记曾祥月对下阶段抗旱工作提出了“头脑要清醒,重点要转移,底线要守住,责任要落实,大局要稳定”的工作要求,要求将抗旱工作的重点由保苗、保收转移到保障人畜饮水、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上来。当前,衡南各地各部门正积极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保民生。
翻耕改种: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8月12日下午,茶市镇莲花村原种场一块近20亩的已收割早稻田内,2台翻耕机发出阵阵低沉轰鸣,它那坚韧有力的耙齿,将干枯板结的泥土轻松翻起并破碎成小块。翻转好的土地上,10多个村民正挥舞着锄头,忙于平整、抽沟和打款子。这是该县农业、农机等部门组织村民在受灾土地上改种大豆等旱季作物。
为做好抗旱改种工作,力争将群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衡南县出台了改种补种工作方案和改种补损意见,计划改种面积10万亩,其中改种旱粮作物7万亩,蔬菜等经济作物3万亩。财政部门将投入400万元用于改种办点所需种子、翻耕、提水等物化补贴;农业部门编印万余份改种技术明白卡下发到农户手中;农机部门准备了翻耕等农业机具14台套,将根据旱季作物不同播种季节奔赴各地作业。
送医送药:确保大旱之年无大疫
高温和干旱极易高温中暑和水源污染,给群众的健康带来威胁。入旱以来,衡南县共组织10支抗旱医疗小分队深入乡镇、村组,为群众送医送药,进行健康检查,成为群众健康的守护神。
在冠市镇芳冲村,当地村民得知医疗小分队要来,都早早的等候在村部,连86岁的罗启汉也拄杖赶来。该县疾控中心和第三人民医院组成的小分队,为群众送来了十滴水、风油精、板蓝根等防暑降温药品,开展测血压等简单的健康体检,还现场指导群众如何使用消毒液、漂白粉片对家里和井水进行消毒。截至目前,医疗小分队共派发宣传资料10万份、防暑降温药品总价值14万元,义诊7000余人次,对700多处受污染水源和生活饮用水进行了消毒,对145处生活饮用水进行了检测。
重点保障: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敬老院用水告急!五保老人生活不便!农村低保户生活困难!面对弱势群体的无助,衡南县民政部门紧急行动。14日,他们为鸡笼镇敬老院送去大米、食用油、桶装水等生活物资,并投入7千元,购买水管和抽水设备从3公里外引水,解决该院饮水问题,为五保老人送去片片清凉。
鸡笼镇太平村李发端老人今年82岁,儿子弱智无劳动能力,为解决老人饮水问题,该村党员欧名国、李支农带头,轮流为老人家从2公里外挑水。
截至目前,衡南县民政部门为敬老院及五保、低保户打井6口,送去大米10000余斤,食用油、绿豆各1000斤,饮用水1000桶,白糖500斤,藿香正气水2000盒、人丹1000盒,有效保障了弱势群体的生活。
大旱之年,保生产是为民生,保生活亦为民生。在抗旱决战期,衡南县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和“突出重点、科学调度”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病能及时医治,是对保民生的生动诠释。
来源:未知
作者:网站编辑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