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三过云集示意图。制图:阳和平)
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地理学家,旅游探险家和游记文学家。明代南直隶江阴旸岐(今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徐霞客镇)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于明崇祯十四年一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平生旅行考察30多年,足迹遍及当今中国的19个省市区,他“以性灵游,以躯命游”,写就了60余万字的熔旅游、科考和文学创作于一炉的奇书《徐霞客游记》。
明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十九日,徐霞客从故乡江阴出发,历经江苏、浙江、江西,于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一日,由江西永新县进入湖广长沙府茶陵县,十九日入衡州府界。
在深入考察南岳衡山及衡州城之后,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九日,徐霞客从衡州乘船出发,溯湘江水路前往广西。从而开始了一段他始料未及的“三过云集”的旅途。
一过云集,新塘站遇盗遭劫。一个雨后放晴的夜晚,停泊在湘江之中的一艘船上,乘客们在连绵好些日子的阴雨之后,看到皎洁的明月,观赏月光下的山形水色,精神顿觉爽朗异常。正当乘客们尽兴后卧床休息时,忽然喊杀声骤起,一群强盗窜上船来,一时火炬乱晃,刀光剑影交错,大难降临船上。这时,只见一个人飞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
这一幕惊险的情景,就发生在崇祯十年(1937)二月十一日晚,湘江云集段新塘站(云集镇新塘村上街组与下街组)之斜对岸(估测在今云集镇滨河村一个叫窑头湾的江岸边)。那个飞身入水的人就是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之《楚游日记》中,对这一段的旅途与遭遇记述得十分详细,达1500余字。先是描述了从衡州到云集逆流而上的实景:天明渐霁,二十一里,南上钩栏滩,衡南首滩也(作衡州城之南第一个江滩解)。又五里为东阳渡,其北岸为琉璃厂……又西二十里为车江,或作汊江,其北数里外即云母山。乃折而东南行,十里为云集潭,有小山在东岸。已复南转十里为新塘站,旧有驿,今废。又六里,泊于新塘站上流之对涯。方向、里程、地名记录得十分准确,让人叹服。徐霞客还向我们展现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一面:及入舟前晚,则潇湘夜雨,此夕则湘浦月明,两夕之间,各擅一胜,为之跃然。已而忽闻岸上涯边有啼号声,若幼童,又若妇女,更余不止,众舟寂然。余闻之不能寐,枕上方作诗怜之,有“箫管孤舟悲赤壁,琵琶两袖湿青衫”之句,又有“滩惊回雁天方一,月叫杜鹃更已三”等句。然而他未曾料到,春寒料峭,月明星稀,触景生情之即,情形会突转直下:群盗喊杀入舟,火炬刀剑交丛而下……掀篷入水……耳鼻灌水一口,急踊而起,……乃逆流行江中,得邻舟间避而至,遂跃入其中……还望所劫舟,火光赫然,群盗齐喊一声为号而去。在这一劫难中,徐霞客的损失惨重:本人落水,幸未受伤,同行的静闻与顾仆被砍伤,另一个叫艾行可的船客则遇难身亡,浮尸江流。强盗不仅将所有钱财行李洗劫尽净,而且连他们乘的船也一把火焚毁了。更令霞客伤心的是他视若珍宝的张宗琏(明仁宗时期任南京大理丞,著名廉官)所著《南程续记》手稿失落。游记中写道:张候宗琏所著《南程续记》一帙,乃其手笔,其家珍藏二百余年,而一人余手,遂罹此厄,能不抚膺!受之重创,他们只得重返衡州,整休养伤,筹措旅资。
在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也曾多次遇盗遭劫,但这次湘江云集之难是最惨重的,留在他心灵中的伤痕也是最为痛切的,他在游记中形容:晓风砭骨,砂砾裂足,行不能前,止不能已,状如囚鬼。
二过云集,泊舟夜宿云集潭。二月十一日晚云集遭劫,次日徐霞客等乘船返回衡州城,入城时已近十三日凌晨。这次在城里逗留了二十余天,整休养伤,筹措旅资。举目无亲的徐霞客,只得求助于在桂王府当差的老乡金祥甫,费尽周折,最终以家里20亩田租作抵押,从金家借得银子二十两。一直到三月初四早,于衡州柴埠门码头乘舟再次启程,这次考察的主要目的地是道州与九嶷山,而不是广西。游记中写道:平明行,风暂止,夙雨霏霏。下午过汊江,抵云集潭,去予昔日被难处不远,而云集潭则艾可行沉汩之所也。风雨凄其,光景顿别,欲为《楚辞》招之,黯不成声。是晚泊于云集潭之西岸,共行六十余里。徐霞客此夜泊舟留宿之处约在今云集镇云集村龙兴组与河边组。此后四十多天里,徐霞客或溯湘江、潇水、郴江、耒水舟行,或登驿路陆行,旅行考察了祁阳、永州、道州、九嶷山、郴州、耒阳等地诸多山水胜地与人文遗存。于耒水舟行返回衡州时,途中泊舟于今我县的相市乡相公滩 。游记中写道:乘月随流六十里,泊于相公滩,已中夜矣,盖随流而不棹也。游记中他还发出一个疑问:在距耒阳四十里的地方有相公山,为三国诸葛亮驻兵之地,这里又有相公滩,是否也是诸葛丞相留下的遗迹呢?
三过云集,香炉山上与虎为邻。香炉山,位于今向阳镇湘江村塘木皂组,对岸为云集镇高堡村,它山体不算高大,但比较向江面突出,自然成为古代水路航行的天然航标。且古时香炉山是一个小规模的水陆码头。崇祯十年(1637)四月十六日,徐霞客第三次返衡州城,逗留至四月十九日,二十日一早,便与随从登舟去往广西的漫长旅程。二十一日第三次经过云集,当时没有停留,船抵达松柏时(今衡南松江镇),为了与追赶来送行的刘姓朋友相会,离舟上岸,于湘江东岸往新塘站(今云集新塘村)方向回走,到达香炉山时,天色已晚,又下着雨,只得宿夜香炉山上的茅庵里。游记中写道:十里至香炉山,天色已暮,而刘不至。已遇一人,知其已暂憩新塘站,而香炉山下虎声咆哮,未暮而去不屏迹,居者一二家,俱以木支扉矣。乃登山顶,宿于茅庵,卧无具,栉无梳,乃和衣而卧。徐霞客与静闻于傍晚来到香炉山时,已不见人踪,只传来山林间华南虎一阵阵的咆哮,山下的一二户人家,赶紧用木棒牢牢地顶住门扉,以防不测。早已习惯这种情形的徐霞客,登上山顶于茅庵中和衣而睡。第三天,千寻万唤,一路泥泞一路行,终于在松柏的一小酒肆里见到了友人刘明宇。把酒甚慰,黄昏时节两人才作别于江畔,徐霞客的一叶扁舟缓缓地消失在江天暮色中。
375年前,早春到初夏时节,徐霞客三过云集,可以说是一段风餐露宿,艰苦卓绝的旅程,是一段有喜悦与诗篇,更充满苦难与伤情的旅程。云集,请铭记他——徐霞客,一个旷世巨人的身影。
(作者系湖南省衡南县政协秘书长)
(注:本文参考《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与谭民政著《与徐霞客同行》)
来源:未知
作者:阳和平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