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元?!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真正匪夷所思的在下面:
有教育专家介绍,真正适合奥数教学的学生只占5%,对5%以外的大部分孩子来说,学习奥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证明自己是一个傻瓜的过程。原来,中国600多万常年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中,有多达570多万根本就不适合奥数教学,他们只是在某种力量的裹挟之下,身不由己地用父母的血汗钱去“证明自己是一个傻瓜”!
奥数,一件多么荒谬而又诱人的“皇帝的新装”啊!
如果说,那570多万根本就不适合奥数教学的孩子是彻头彻尾地被愚弄、被欺骗了的“皇帝”的话,那么,诱惑他们的“骗子”又在哪儿呢?
“奥数就像‘地沟油’,让人欲罢不能。”一位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家长的话一语道破天机。是啊!小升初与奥赛成绩挂钩,名校招生将奥数考试作为重要选项,家长要想让孩子上好学校、争取到优质教育资源,除了捏着鼻子买这盆“地沟油”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可见,奥数这件“皇帝的新装”的始作俑者,是应试教育指挥棒。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与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机制,联手向中国的孩子和家长们织造了一件貌似绚烂实则虚幻的“皇帝的新装”。在这件“皇帝的新装”的诱惑之下,真相反而被各种聒噪之声淹没,就连包括吴文俊、杨乐、丘成桐、王永晖、马志明、林群在内的多位顶级数学家“奥数有害”“奥数与数学无关”的呼吁,也不能为持续高烧的奥数降下哪怕一点点温度。
另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发布禁令,规定奥赛成绩不得与中小学招生挂钩,之后,各地不断出台“禁奥”政策。然而,10多年过去了,奥数反而经过千锤百炼,修成了打不死的“妖精”,原因何在?
有业内人士分析:禁令不好使的原因,一是奥数成绩与名校录取挂钩,导致市场需求旺盛;二是对违反禁令者缺乏实质性的处罚。
看来,要想令行禁止,还得对症下药。
值得关注的是,前不久教育部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春季开学工作的通知》,其中除了重申“严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录取与‘奥数’等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相挂钩的行为”外,还特别强调“对反映和暴露的问题,要认真核实查处,强化责任追究,严肃处理责任人,并向社会通报查处结果”。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也对媒体宣布:如仍有学校违反规定将“奥数”与入学挂钩的,要严肃追究校长责任;对辖区内学校监管不力,存在“奥数”同入学挂钩等违规现象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责任;各地要将“奥数”是否同入学挂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看来,这一次,教育管理部门是动真格的了!
奥数,这个演绎了多年的不死神话,面对史上最严“禁奥令”,还会有藏身之地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生坛
编辑:张扬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