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剩男剩女,实际点,先结婚
2013-01-20 16:06:39 字号:


  《中国青年报》2月21日报道说,湖南新邵县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长期贫困,“山里姑娘飞出去,山外姑娘不进来”,尚有万名光棍,在当地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想说,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现代化的推土机逐渐从乡村碾过,城镇吸收了更多的村民,小一点的村子近年已日渐亏空。而农产品的价格涨幅跑不赢CPI,农民纷纷进城打工,成为城市的纳税者和城市化的第一批生力军。
  
  中国农民历来安土重迁,为什么纷纷逃离立足之地?因为现代化的曙光照耀不到他们。要知道,像华西村等早就试点市场经济的豪华村,人人都以居住在此为荣。但很多农村享受不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成果,村民永远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的男儿只能走出去、女儿只能嫁出去。
  
  调查数据显示,在20-34岁非婚人口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占的比例逐渐增高,全国人口中非婚男女比例在27岁达到199:100,33岁时达到293:100,“剩男”的问题远比“剩女”严峻。中国人历来重视婚姻家庭,连“国”都称为“国家”。我想,除了少数单身主义者,谁都期待有美满的婚姻,单身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伴侣,或达不到伴侣所要求的现实条件。
  
  今年情人节,世纪佳缘婚恋网站和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调查对象以来自全国16个地区的23-35岁适婚人群为主,8.5%的北京受访者“最不能忍受没房没车没财”,其比重比其他城市都高。数据是灰色的,何止北京,现实中房价不停上涨,各地女青年“无房不嫁”已成为剩男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假如婚姻不是像过去那样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其他目的,就不高尚了。但高尚归高尚,现实是现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婚配问题上,中国人越来越务实,婚姻的重心已由感情生活逐渐让位于经济生活。
  
  纵观中国人近30年的婚恋观念,并没有呈现出渐进式的进步,而是表现出参差不齐甚至两极分化的景观,一些人观念超前,已经是丁克一族,他们的观念已经与进步国家比肩;但很多人仍然抱持传统的婚恋观,比如有“处女情结”和“不切实际的婚姻财货想象”。现在城市里,“处女情结”逐渐没有市场了,但人们对婚姻经济生活却有着大大超过实际支付能力的想象,特别是“买房结婚”,我相信这是很多人不结婚的原因。谁都有权利追求幸福,理性的生活方式也许是,先租房再买房,先买小房再换大房。不能在经济上一蹴而就的年轻人,如果还想着“奉房成婚”,恐怕还得继续单下去。
  
  对个人来说,婚姻是情感的需要,家庭是幸福生活的港湾,对社会来说,婚姻家庭也是社会安全的缓和地带。“找不到老婆”就是促使福建南平医生郑民生精神崩溃以致酿出杀童惨案的一个重要原因。培根曾深刻地指出:“独身者也许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仆人,但很难成为最好的公民。因为他们随时可以迁逃,所以差不多一切流窜犯都是无家者。”同时,大量光棍的存在,也可能加剧拐卖妇女等违法现象。

[来源:红网]
[作者:陶舜]
[录入:曾永祥]

来源:红网

编辑:张扬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